3 周完成系统体系结构,Ragic 如何成为“工厂医生”屏科工管系的神队友,开发效率翻百倍?
在屏东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宣传视频中,工业管理系他们说自己的身分就像是“工厂医生”,在工厂遇到发现运作不顺,有流程卡卡时,工管系的学生们可以透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诊断出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对症下药。
不过,怎么“对症下药”一直都是屏科大工管系眼中的难题——面对工厂的问题,工管系的何正斌教授希望他们不仅仅是能够给出建议的顾问,更要能够设计一个量身订制的信息系统,让工厂人员藉由操作系统,自然而然地适应改善后的流程。
在以前,这样的理想往往不能实现,因为工管系的训练更加着重于流程逻辑,而不是信息能力。何正斌的团队在 20 多年来尝试过大大小小的开发工具,但它们通常都要写程序才能完成客户的需求,学习曲线陡峭困难,上手设计时也花时间。
何正斌在因缘际会认识 Ragic 后,发现 Ragic 足够简单、快速,连计算机概论被当的自己都能上手,不写程序就能实现多种功能,不用花上大把时间学习、编写程序代码。正好适合专精于流程体系结构,但缺乏好用工具以身兼“开发者”角色的工管系学生。因此他将 Ragic 作为开课的教材,并组建“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团队。让学生积极学习这个能够快速上手、可把脑中的知识具体化的工具,实际带领学生参与制造业工厂、服务业公司等客户的流程优化,导入透过 Ragic 设计的信息系统。
何正斌骄傲地说,自己在 2024 年时,一年就接下了 21 个系统开发案,而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他从 1996 年到 2021 年之间透过写程序开发累积的案件总数—— 19 案。那么,Ragic 是怎么成为工管系的“最佳帮手”,又为他和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带来了什么样的职涯发展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工厂医生”会诊断,但开药耗时长——传统开发学习困难、效率低
有着多年工厂参访经验,在网络上也有大量数码教材的何正斌是工厂遇到生产问题时常询问的对象。业主常会藉由屏科大的产学合作管道,透过委托研究计画的方式,请何正斌协助“诊断”生产流程中有哪些问题,研究改善的方案。
面对这些委托时,何正斌会与学生合作——他会提供关键的概念,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的细节厘清会交由学生负责。而最终的成果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发表。不过,因为工管系本身就没有教学生使用标准、统一的设计工具,而每届学生的信息能力、擅长工具又各不相同,这样的合作方式在以往其实一直都有些隐忧。
何正斌说,在认识 Ragic 以前,工管系接到的案子一定都要透过写程序来解决,20 年前有学生会用 Delphi 开发数据库,学长姐也会自发地将这些技术传给学弟妹,虽然操作时间比较长,但是至少接到合作案时,还有可以用的即战力。不过,随着时间推入移,Delphi 也渐渐在工管系失传。
他说,教得最痛苦的时间是在 2017 年,那一届的学生只会用 Excel,而且因为学生对 VBA 也不太熟,所以他需要另外再临时抱佛脚,花时间教学生怎么写 VBA。在这一年,原先就已经很耗时的开发时间又进一步拉长,面对他理解中应该很简单的需求,还是要花上大半年才能顺利解决。
何正斌也提到,工管系其实应该要能将方方面面的流程优化并串行起来,完成“流程再造”,解决过去、现在的问题,同时预防未来的更多状况。但过去耗时这么长,是很难一次把问题揪出来解决的,因此那时的工管系常只能是“擦屁股”、“救火队”的角色——只有客户真的火烧屁股的时候,才能分次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问题。
面对“跨平台手机版”的需求,让何正斌因缘际会认识 Ragic
同样是在 2017 年,何正斌接到的另一间客户希望能够用手机访问信息系统,而且必须要同时能在 iOS 跟 Android 上使用,不过,那时的工管系实在没有足够的余裕能够完成这样的开发。
因此学生在询问何老师后上网找了一些方案,最后选择 Ragic——本身就是云数据库,而且在 Android 和 iOS 上都有提供 App。
何正斌说,他一开始对 Ragic 的想法是“听都没听过”,但他也尊重学生想使用的工具。直到之后亲自做出印花厂的生产信息系统后,他才终于确立 Ragic 是可以一套可用、好用的系统,决定鼓励其他学生们多加学习 Ragic,甚至将其作为教材开课。
开课并从生活出发,“做中学”培养学生信息系统设计技能,同时挖掘潜在人才
何正斌在 2020 年时开设“制造运行信息系统实务”,透过 Ragic 作为教材,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设计信息系统的能力。
这门课最一开始的主题比较轻松、贴近生活,例如有一次的主题是“爱情 AA 制”。而这样的方式也确实充满话题效果,他向我们透露,那段时间上甚至有人在 Dcard 发文抱怨,说自己因为这样的主题而生成爱情危机。
在课程的中、后段,则会让学生开始设计产业应用,例如“印刷业务管理系统”、“长照信息系统”等等。何正斌也说“流程”实在是比较不容易、需要花费心力学习的部分,所以课程到这一个阶段时,淘汰率也会飙升。

在课程上,何正斌会选择各种生活、产业主题刺激学生发想、制作适合的系统。
他说,除了让学生可以透过案例需求设计适合的系统来解决问题以外,这门课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找人”,希望透过这门课,可以让擅长理解流程、活用 Ragic 设计对应系统的学生脱颖而出。
3 周完成雏形设计,Ragic 让抽象知识迅速变成具体系统
何正斌把这个聚集了优秀学生的团队命名为“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并带着他们实际参与产学合作、累积经验,让透过 Ragic 设计出来的系统不再只是应付课堂的操作。
对他们来说,Ragic 跟过往用过的所有设计方案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快”。他以自己很常在课堂上举的“梦工厂”案例来对比——这间工厂为了实现真正量身打造的信息系统,聘了两位已经有产业经验的工程师驻厂全职写程序,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步开发、测试,最终花了整整 10 年才做出一套满意的系统。
何正斌说,“梦工厂”这种开发模式很考验业主的耐心,因为工程师每次都只能做一点点出来,讨论确认后才能继续做。所以一开始的系统一定非常难用、缺东缺西。
他很有自信地说,自己用 Ragic 大概只要花 6 个月就能实现“梦工厂”等级的开发,而且 6 个月对他来说已经是“大工程”等级的耗时。他也提到,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能够在 3 到 6 个月之内,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完成全流程的 Ragic 转换、导入服务。
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的张晋信经理也分享了自己在导入系统时的 3 个月内都在做哪些事情:客户希望将进销存、生产管理、应收与应付管理等会计需求从套装系统移植到 Ragic。而在这 3 个月当中,花费最多时间的反而是第一步:整理旧系统中的数据,需要花上 5 周的时间。而第二步:在 Ragic 上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只需要 3 周就能完成。
在最后一个月,张晋信会把旧数据分批导入到 Ragic 的各个表单后,开始针对客户使用上的回馈、问题进行调整。
“马上修改”只要 5 分钟,快速调整以保留时间深化、完善客户需求
因为 Ragic 够方便、弹性,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甚至能将反应时间压缩到 5 分钟:只要客户在使用、设计上有任何问题,传给负责的学生后,他们就会在 5 分钟之内回覆。何正斌说,在 90% 的情况里,他们甚至能直接在 5 分钟之内直接完成调整。
在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修改表单设计时,客户也不用下网、换系统,只要等学生保存设计后直接重整页面,就能接着使用修改完的表单。
谈到跟以前都要写程序的日子比起来,何正斌说,写程序跟 Ragic 的开发速度相比起来差不多是“100:1”。他常说,以前讲到“马上修改”时,通常就是指 3 个月后才能完成调整,但改用 Ragic 之后,“马上修改”就是 5 分钟的事情而已。也因为这样,写程序跟透过 Ragic 设计系统,跟客户沟通的时间比例则是“1:10”,他解释说,开发需要花的时间变少了,当然就有更多时间可以拿来跟客户深化沟通、让系统导入过程更加完善。

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透过 LINE 实时与客户联系,在收到回馈时就能在 5 分钟内完成修改。
因为够快,Ragic“能做白工”,让客户亲身感受低效流程生成的问题
得以在短时间完成系统体系结构的优势,让工管系能够胜任理想中的天职——“流程再造”,汰除不合理的低效流程,透过系统固化优化后的流程。
何正斌分享说,他们曾被健身房的奖金发放流程搞得晕头转向。负责开发的学生说,健身房为了避免教练在开发学员后太快离职,会将开发学员的奖金分成三个月发放,但每个月会拿到的奖金比例又不一样,例如:第一个月会拿到其中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再留到后面慢慢分完,而每个的会员种类、等级、点数、折扣及分期期数等等,也都要纳入奖金的计算。
在何正斌跟学生眼中,这种为了避免员工流失,而特地在系统上设计复杂的奖金计算模式的做法,其实可能反而降低效率,还会让系统的复杂度也跟着飙升,实际上一点都不好用。还不如一切从简,鼓励教练多开发学员。
在以前,因为开发系统、写程序花的时间很长,每一次修改都要来来回回完整测试。因此团队在遇到这种不合理的需求时,通常只能用“专业角度”来试图说服对方:为什么这样的做法行不通、工管系的标准做法是什么……但是这种透过书本“以理服人”的方式讲起来没有温度,也缺乏说服力。
何正斌说,改用 Ragic 开发系统之后,设计的过程变得简单很多,他们常常会愿意“做白工”,尽管觉得流程好像缺乏效率,还是会单击照需求先做出来。客户亲身体会到太过复杂的系统有多不直觉、不好用之后,自然就会心甘情愿接受工管系的优化建议了。
Ragic 转换成本低,能够分期导入,甚至保留堪用的套装系统
我们一般听到“转换系统”或“导入系统”时,可能直觉上会觉得一定要投入很多的时间、金钱作事前规划,弹性低、实作的过程又很长,这让许多公司在谈信息系统的导入、转换时,难以果断做出决策,沟通不如意、系统不合用时也会抗拒“认赔杀出”。
何正斌拿过往协助越南一间工厂导入套装系统的经验举例:他们为了导入一套一家知名厂商的套装ERP系统,出动 10 个信息工程师、也付了好几百小时的跨海电话咨询费,却因为某个环节谈不拢,所有进度都僵住。公司当然是觉得时间、费用已经花出去了,这个导入专案就一定要完成。这件事当时甚至变成高层的职涯危机。
光是导入谈不拢就如此,更不用提花了更多钱实际导入后,才发现系统不合用的情况了。但是,既然公司不打算认赔杀出,末端人员也只能自力更生,用 Excel 来完成系统做不到的需求。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何正斌与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的导入秘诀就是“乡村包围城市”。借助 Ragic 快速、弹性的优势,他们可以贴合客户现有的资源与使用习惯,从最痛的地方开始——在有套装系统的情况下,通常就是“系统涵盖不到,只能用 Excel 代替”的流程——逐步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张晋信举例说,如果客户一开始就指明自己生产的地方实在很乱,那他们当然就是专心先把“生产系统”的需求补足。如果其他部分使用原先的信息系统就够用、符合习惯了,当然就让他们继续稳定运作就好。但如果客户用上 Ragic 后觉得喜欢,想试着改善其他流程,就会再签二期、三期合约,把进销存、人资、会计等流程通通搬上 Ragic。
使用 Ragic 把末端的问题一一击破、串行起来之后,如果客户此时还希望更进一步,让所有数据直接在同一个系统里流通,那么就可以把原先的套装系统给无痛抽换掉,“乡村包围城市”替换旧系统的策略就在每一期循序渐进的沟通、适应后正式完成了。
眼前的系统真的合用吗? “工厂医生”工管系教授给业主的 2 个建议
不过,也不是所有老板都有办法一眼看出公司内有哪些缺乏合适信息系统造成的问题,张晋信提到,会找到全方位信息系统开发的客户,其实都是已经决定好要改变什么的人,也能比较明确、细部地指出自己的公司到底在什么流程上遇到障碍。
那么业主在面对信息系统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法”呢?何正斌提出了 2 个建议,让你事前、事后审视信息系统时,可以避免陷入迷思:
1. 选购系统时避免迷思:同业在用,不代表我一定适用
套装系统的业务常透过“你的其他同业都在用”的说法,吸引客户投向他们的怀抱,不过,这样的说法其实没办法代表什么,反而要思考的是,套装系统会不会为了尽可能满足所有公司不同的需求,表单变得太多、太杂,反而没有办法贴合每个企业实际的流程。
何正斌说,一个接一个的公司只听到“同业都在用”就马上相继投入自己其实并不适用的套装系统,就是在培养、习惯那些坏习惯。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一套小而简单的系统其实好过一套过大而复杂的系统。直接导入套装系统,很多时候会变成“人海战术”——信息太多太复杂,又没有办法随便调整表单逻辑,导致一堆人浪费时间在“填表单”上,原本很简单的流程却要加班完成,耗时都要以“日”为单元进行。

许多中小企业都会被“功能包山包海”的宣传吸引而购买套装系统,但最后往往是绑手绑脚……
2. 现在的信息系统够用吗?比对系统与实地库存就知道
如果是已经导入了信息系统的公司,要怎么判断这个系统好不好用呢?何正斌说,直接到系统里,看每一个物品的库存量,再实地比对一次库存就可以了。如果计算机上跟实际上的库存量是有出入的,就代表有流程没有透过系统确实跟踪,导致信息传递的过程出现落差。
何正斌说,这种落差要不是员工根本没有在管系统,就是系统本身没有涵盖到工厂实际需要的流程,例如采购只凭感觉决定要不要订货,或是各个工作站之间的信息沟通没办法被满足。
如果发现信息系统好像有问题,满足不了需求,那又该怎么办呢?就像何正斌说的,你不需要认赔杀出、把已经买下的信息系统整套换掉。用 Ragic 针对目前生成最多问题、遗漏的流程,制作一套表单来补足吧!